时间:2023-02-15 22:24:39 | 浏览:1076
近日,一场名为《抗原盒有“画”说》的线上展览开展,经过巧思妙想,抗原自测盒成为了一件件艺术品。
这样的灵感从何而来?记者采访到策展人、民革上海香山画院执行院长陈明,通过他的展览与镜头,讲述他所处的社区——徐汇区华泾镇臻园的抗疫故事。
小小抗原盒,也能承载“美与力量”
“陈老师,给您家的8份抗原试剂放门口了,记得拿哦。”住在陈明楼下的志愿者张宇凌正挨家挨户为楼里的邻居分发抗原试剂盒。
在等待检测盒测试横杠逐渐显现的过程中,“从最初的玩心跳,到现在的麻木不仁,但看见一家人齐刷刷‘当选小队长’,又会松了一口气。”陈明做完抗原感慨。在他看来,小小抗原盒是上海抗疫历史的见证,也承载着上海市民与病毒斗争的特别情感与企盼,承载着美与力量。
而看着张宇凌每次发完试剂盒的暖心提醒,想到社区志愿者们两个月来无怨无悔的付出,陈明被感动了,萌发了创作念头。“两年前,我们为驰援武汉的‘上海逆行者’作画,而这次我们是经历者,深知不易,我们更要发挥艺术家的作用,为一线的‘大白们’加油打气。”
4月28日一早,他和画家们商议:为了记录上海这段特殊时期的生活,与其把海量的抗原盒丢弃,不如化腐朽为神奇,变身为艺术品来“画”说上海战“疫”,以诙谐的方式宣泄情绪,抚平身心的创伤,与一线抗疫者并肩作战。
大家一拍即合,艺术家们纷纷参与“抗原有‘画’说”活动。短短两天,大家就把脑海里的奇思妙想创造成了形式各异的抗原盒艺术作品,从这些作品中读到了不一样的符号语言。
陈明创作《压力“散”大》
散落的抗疫盒
构筑成一座特别的山
陈明创作《中华文明: 从抗疫中走来》
中华民族自古自强不息
我们也必当平安度过
黄阿忠创作《同舟共济》
抗原像是一只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磊创作《春天的音符》
这个春天被“关在”了窗外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寻找出春天的色彩
奏出春之曲
更多居民加入,“精神食粮”为生活调味
许多家长也鼓励孩子们进行抗原盒艺术创作。张宇凌就是其中一位。“陈老师把抗原盒的艺术作品发到居民群里,我儿子和爸爸花了两天时间也将抗原盒改造成了一个鼎。”
而提到这场线上展,张宇凌表示,“陈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也深深影响着我们,为我们志愿者缓解了不少压力。”自3月底,小区正式封控,她就报名志愿者。门口执勤、登记信息、协助核酸检测、甚至还承担了自己楼内的物资搬运与分发……“为了减少大家下楼交叉感染的几率,我和我的先生会把物资送到每家门口,再通知大家开门去取。”此外,她还承担每天两次的抗原检测记录汇总。
“如果发现有人未上传抗原结果,我会打电话甚至上门提醒。一方面,我们协助居委做好记录汇总,另一方面,楼里也有老人,通过他们每天是否回信息,也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张宇凌说。
4月初,陈明携手画家还举办了一场《不可一日无菜》的线上画展。画家们尽情挥毫,将疫情下的葱姜蒜等蔬菜画得深入人心。画家们将其比喻成“精神食粮”,以缓解居民早先“买菜难”的低落情绪。
陈明《壬寅春种葱》
上海一个居民区当下发生的故事,居民互助彰显徐汇人文
5月12日,一段视频:《上海一个居民区当下发生的故事》在朋友圈里广泛转发,点赞评论呼声颇高,这也是陈明“跨行”自学起了剪辑。视频中记录着臻园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医疗队的驰援与保供物资的及时发放。
“视频里的每一个画面、每一首配乐都是我精心挑选。在这场‘战疫’中,我唯一的身份就是徐汇区市民,我为有着这样一群无私奉献精神的邻居们而感到自豪!”陈明告诉记者。
在志愿者队伍中负责总调度的是陈玉容,她也是最早到居委报名的居民。除了协助居委会安排核酸采样志愿者的分工,她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协助做好物资分发。将近40人的志愿者团队面向826户、近2500人的社区居民服务,工作量不言而喻。她告诉记者,有一次遇到三批保供物资集中发放,人手严重不足,她就在业主群里寻求帮助。居民们也积极参与,与志愿者做好接龙服务。“汽车组”负责装好周边邻居的物资,“小推车组”负责将物资送到楼下,耗时四个半小时,确保每户家庭都收到了物资。
华臻居委会两个月来超负荷工作,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带领居民志愿者将小区的抗疫工作有序推进。在疫情期间,社区里的暖心事不在少数。五口之家中,四人参与了志愿工作;小区残疾人士身患癌症,由于静默期无法到医院换针,住在小区的中山医院护士得知后上门进行换针;小孩磕碰受伤,从医的邻居帮忙处理伤口……
在陈明视频最后,他说“上海精神,徐汇品质闪耀……徐汇华泾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作者:王宛艺
通讯员:曹香玉
编辑:张晓鸣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展出的装置艺术品自杜尚以来,艺术家们不断努力打破艺术的界限。你是否时常觉得自己看不懂当代艺术?事实上,就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有时也无法准确判断。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为你盘点15件容易被误当成垃圾的当代艺术品,这些形状各异的作
文/王进玉艺术无标准。有标准就不叫艺术。追求无限的可能才是艺术最本质的特性,也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每一笔每一画都规规矩矩、因循守旧,都有固定的公式、套路,那不是艺术创作,而是流水生产或工艺复制。因此,艺术最忌讳被标准化、被教条化、被经验化。
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第三是从活动结
陈子庄 | 艺术要反映第一念绘画艺术是精神世界的东西,是高于物质世界的。因此,但凡来跟我学画的人,我都告诉他们要先致力于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我是诱导他们认识自己的思想体系。不画别人的画,也不画大自然的画,要通过大自然画自己,通过物质画精神—
八大山人的绘画是贵族意识之下的艺术,作品中的虚静中和之美、清高孤傲之美、奇古怪诞之美是他贵族意识的集中体现。——题记八大山人是清代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原名朱耷,他出生在明代王孙世家,家学渊博,祖辈和父辈都擅长诗文书画。家境的殷实使他受到了良
英国当代艺术家乔.韦伯,一个自由的艺术家,利用杂志、海报、广告画进行拼贴创作。拼贴创作展示原始的拼贴画、绘画、和限量版版画。他创作的作品极具戏剧性,具有超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令人耳目一新!
认识德义先生也近二十年了,当初正值年少求学时,看见先生的一些素描写实作品,尤其是部分的临品,像俄罗斯画家谢罗夫、德国门采尔的速写,虽只几笔,几可乱真,再就是看见先生1959年毕业创作的油画《黄宾虹》,足见其基本功之扎实。再睹新作,荏苒十余载
天使报喜中世纪时期的绘画艺术,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宗教主题,在文艺复兴初期,这样的风格依然还在延续,但是,艺术家们显然在这中间注入了自己个人想要表达的东西,比如借助圣母圣婴的主题,反映的却是普通寻常人之间的正常生活、正常的情感。今天介绍的艺术品
司俊杰/文/书【笔歌砚语】书法创作离不开形式法则的构件,临帖的任务就是要从古人的法帖里获得创作所需的构件。前者尽可能地获取,后者最大限度地使获取的构件消弭。消弭的目的在于建构属于自己的艺术独创性,如同文学作品里的词语,美的故事情节的生成,以
入选作品欣赏常先义 《时代之光科创新城》195×123cm 中国画贾康 《国之重器》180×220cm 中国画陆益敏 《变电站里的“巡检员”》180×97cm 中国画马骥 《量子梦》178×160cm 中国画盛向东 《绘新时代之科创未来》2